[導讀]: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形成結構合理、運行高效的實驗室體系”后,2021年科技部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加快國家實驗室體系建設,編制完成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方案。
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形成結構合理、運行高效的實驗室體系”后,2021年科技部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加快國家實驗室體系建設,編制完成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方案。自2021年12月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全國科技工作會議皆明確提出,重組后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稱為全國重點實驗室,未來我國將建立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全國重點實驗室為支撐的實驗室體系。
從名稱變化和部署進程可看出,重組全國重點實驗室,是新時代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為未來相關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自1982年國家計委籌備國家重點實驗室計劃起,至2022年啟動實施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歷經40年發展。回顧建設歷程,可以欣喜地看到,一套以世界一流科研水平為目標,多元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驗室體系成功構建。40年春華秋實走過,又逢重大改革之際,總結經驗,展望未來,正當其時。
一、國家重點實驗室40年歷程回顧
( 一) 基 礎 建 設 階 段(1982—1991年)
啟動建設的第一個十年,國家投資建立了近40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布在物理、化學、生命科學、信息科學等7個領域,為國家實驗室體系奠定基礎。
20世紀80年代初,以追趕世界一流科技水平為目標,國家計劃委員會廣泛征求各方意見,于1983年形成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方案草案,并于1984年投資6100萬元人民幣以及用于購置國外先進儀器的1660萬美元外匯額度,正式啟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1987年國務院《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綱要》將國家重點實驗室提升至國家戰略層次。同年,國家教委召開全國首屆重點實驗室建設工作會議,指出至當年3月,全國共建成2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七五”攻關課題80余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80余項,為國家經濟、科技和教育事業做出重要貢獻。
有學者提出當時國家重點實驗室管理的主要困難是經費不足導致的人才流失和運營采購問題,以及多頭管理造成的精力耗散(陳清龍,1990;陳靈犀 等,1999)。針對經費不足的問題,1989年國家科委設立“重點實驗室運行補助費專項”,每年增發幾十萬元補助經費。另外,1991年國家通過《重點學科發展項目信貸協定》從世界銀行獲得貸款,其中批撥約8634萬美元給70余個已立項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布局在工程技術領域,以期解決此前建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從事基礎理論研究,應用研究布局不足的問題。
( 二) 評 估 調 整 階 段(1992—2002年)
奠定基礎后,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又經歷了一段在評估和調整中提高實驗室質量的時期。
補助費評估中,一些實驗室評分極低(鄒承魯,1991)。1992年出現第一個被取消的國家重點實驗室,1994年又有2家實驗室被評為“問題較多”(王福濤 等,2006;易高峰,2009)。針對部分實驗室不合格的情況,1995年,國家計委委托自然科學基金委成立重點實驗室管理辦公室,對運行三年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評估,以督促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規章制度的健全。對實驗室原始數據采集方面也提出了規范化要求,如檔案齊全、環境整潔等。
19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在關于職能配置和機構設置方案中,明確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運營和經費安排開始歸科技部管理。1999年,科技部繼續委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每5年對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部分部門重點實驗室開展評估,評估分領域進行,分別為化學領域、數理和地學領域、生物和醫藥領域、信息領域、材料和工程領域。2000年,為整合關聯度高、學科互補性強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相關實驗室資源,組織跨學科、跨領域的科研力量,科技部開始推動國家實驗室試點工作,于2000年批準成立沈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此后2~3年內又陸續批準籌建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等。
( 三) 競 爭 擴 建 階 段(2003—2013年)
進入21世紀后,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和淘汰制度更加嚴格。同時,也加強了支持力度,主要表現為對前瞻性研究的支持和對增設不同類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支持。
2003年科技部對《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規則》進行修訂,主要變化包括進一步強化競爭機制,加大淘汰力度。原先,實驗室連續兩次被評為“較差”才予以淘汰,修訂后第一次被評為“較差”即淘汰。淘汰數量也有較大幅度的增加。2003年完成的第3輪評估,共11個實驗室被淘汰。2004年至2008年間進行的第4輪評估共6個實驗室被淘汰(李旭彥、孫麗珍,2020)。
嚴格競爭淘汰制度的目的是以評促建,提高實驗室整體質量,推動國際一流實驗室建成。然而,也有學者提出國家重點實驗室運行顯示出以競爭性經費為主、穩定支持明顯不足的問題(萬鋼,2008),而前瞻研究常常需要穩定持續的支持。新千年之初,實驗室自主部署前瞻性原創性研究主要由實驗室主任基金資助支持,資助經費額度較小,效果不明顯。2005年,科技部提出“加大對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穩定支持力度”,并在與財政部共同進行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聯合提出設立“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經費”的建設性構想。2007年,專項經費順利設立,從開放運行、自主選題和儀器更新三方面加大對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穩定支持力度。2008年科技部、財政部聯合發布了《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明確中央財政設立專項經費支持范疇和自主研究、訪問學者邀請等內容的程序、要求和辦法。
科技部還啟動建設了多種類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從更多維度布局科技力量。2005年至2007年間陸續建立了多個港澳國家重點實驗室、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軍民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2009年底,科技部召開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會議提出,未來將組織上述各種新建類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為我國科學技術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貢獻。2013年,科技部還啟動了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
( 四) 全 面 重 組 階 段(2014—2022年)
在完善評估制度和前沿研究穩定支持力度,并擴建一批新型國家重點實驗室后,在全面梳理科研力量的基礎上,國家啟動了重組計劃,統籌資源配置。
2 0 1 4 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提出要對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科技力量進行合理歸并,進一步優化布局,按功能定位分類整合,完善評價機制,加強與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相互銜接。2017年,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優化整合方案》,提出對現有國家級基地平臺進行分類梳理,歸并整合為科學與工程研究、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和基礎支撐與條件保障三類。國家重點實驗室屬于科學與工程研究類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將根據整合重構后的標準進行考核評估,通過撤、并、轉等方式進行優化整合,符合條件的納入相關基地序列管理。
2018年,科技部、財政部發布《關于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打造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升級版”,大幅提升實驗室原始創新能力、國際學術影響力、學科發展帶動力、國家需求和社會發展支撐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助力。同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指出“著力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基地形成系統布局”。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抓緊布局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
2021年3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發布,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的戰略科技力量,聚焦網絡通信、人工智能等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形成結構合理、運行高效的實驗室體系。2021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發揮好國家實驗室作用,重組全國重點實驗室,推進科研院所改革”。同一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2021年修訂)》發布,明確“健全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全國重點實驗室為支撐的實驗室體系”。
2022年1月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指出:2021年國家實驗室體系加快建設,已編制完成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方案;2022年的十項科技工作重點之一,是推動國家實驗室全面入軌運行,完成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階段性任務。
2022年7月底,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組織開展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專題調研。調研后,科技廳官網發文稱,首批共有20個全國重點實驗室得到科技部批準建設。至此,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工作全面啟動。
二、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的未來展望
從40年建設歷程可以看出,重組后的全國重點實驗室,以支撐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為目標。進入21世紀后,世界科技力量格局重構,中國等東亞國家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不斷提升,逐漸形成與美國和在部分學科保持領先的英國、德國、日本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三足鼎立”的局面。面對中國科技實力的迅速提升,世界主要國家顯示出各自的態度和選擇:美國放棄建交之初曾采取的柔和同化策略,在科技、貿易、軍事等方面均體現出對中國的遏制和打壓;歐盟、韓國等面對丟失中國市場的經濟損失,雖然已對其盟國美國漸生質疑,但短期內仍支持美國的提議。國際資本集團對資本增殖最大化的追求,導致其不可能放棄把廣大發展中國家控制在產業鏈低端的企圖。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須盡快建立起更加系統和優化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在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的時代背景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一)實驗室在科技實力競爭中的重要作用
集中優秀人才和優質資源建設國家級實驗室,是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形成全球領先科技力量的成功經驗,在構建國際一流科技實力中作用突出。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原子彈、雷達等一系列發明創造影響了戰爭的進程。在科技產生的巨大影響力面前,世界主要國家通過組建國家級實驗室的方法建設自身戰略科技力量。美國貝爾實驗室是晶體管、C語言、UNIX操作系統以及多項電子通信設備的發源地,美國阿貢實驗室組織研發了世界領先的超級計算機Mira、exaFLOPS等,為美國抓住信息科技變革帶來的歷史機遇,建設世界第一科技強國做出重要貢獻。英國卡文迪許實驗室發現了電子、中子、原子核的結構以及DNA的雙螺旋結構,極大地豐富了人類對物質和生命本質的認識;盧瑟福·阿普爾頓實驗室通過合并英國多個實驗室的科研力量,建成享譽國際的大型核物理研究中心。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擁有先進的核苷酸序列數據庫和極具獨特性的中子源生物應用基地,形成了全球領先的生物科技力量。
(二)新時代賦予科技發展的新使命
從世界著名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和歷史貢獻中可以看出,建成一批科研實力雄厚、創新能力突出的實驗室,對科技強國地位的形成和維護至關重要。按照科技進步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十四五”規劃等重要文件和會議中關于“實驗室體系”的指示,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名詞解釋系列中對“實驗室體系”一詞的闡釋,國家實驗室立足大科研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專注分支學科,未來我國的實驗室體系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全國重點實驗室為支撐。重組后的全國重點實驗室是國家級實驗室,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特點是匯聚領域內頂級科學家和優質科研條件,承擔內容明確的戰略目標和任務。
進入新時代,在前沿領域交叉匯聚、科學研究多點突破、顛覆性技術蓬勃發展、產業變革潛力無限的背景下,迎接“彎道超車”的歷史機遇,把握第四次工業革命契機,并應對國際競爭態勢帶來的挑戰,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需要承擔的新課題和新使命。通過重組形成一批定位更加明確、布局更加系統、方向更貼近戰略需要的全國重點實驗室,有助于全面統籌專業性強的細化分支領域科研力量,為擔當新時代科技使命提供更有力的結構性支撐。
(三)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建議
當前科技發展呈現出技術周期縮短,前沿交叉創新頻出的特點。既需要分工明確的專注與深入,也需要協同合作的靈活與機動。
展望未來,建議在全國重點實驗室分批得到批準建設的過程中,系統梳理40年來成立的超500家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的科技力量,以布局的有序應對在科技領域準確識變的發展需要;將相對分散的實驗室研究力量分類歸并、化零為整、去粗取精,以對現有科技力量的充分認知,應對未來變革的未知;打造良性互動的管理體系,促進學科交叉,相輔相成;促進已有成果落地應用,在研判未來重點的同時,也在實踐中主動鋪就未來路徑。
版權聲明:本文由科藝普小編整理編輯發布,本文地址:
http://www.fuxianwen.cn/sysbk/2573.html,本文標題: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40 年歷程回顧與展望,
轉載請注明出處!
分享: